發布時間:2023-07-07
瀏覽次數:207
【結論:行之有效 值得推廣】
【關鍵詞】艾灸;紅外線照射療法;類風濕關節炎;中西醫結合護理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對稱性周圍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異質性、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異質性指患者遺傳背景不同,病因可能也非單一,因而發病機制不盡相同。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為受累關節疼痛、腫脹、功能下降,當炎癥破壞軟骨和骨質時,可出現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我國患病率為0.32%~0.36%,不同民族之間有顯著差異,在各年齡段均可發病,女性高發年齡為45~55歲,男女比例為1:(2~3)?,F代醫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多采用抗風濕藥物治療,雖然能取得一定療效,但也存在相關副作用的問題。艾灸是祖國傳統醫學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有效、價格低廉等優勢,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多種疾病的治療。本研究采用艾灸聯合紅外線照射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12月宿遷市中醫院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3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齡42~77歲,中位年齡55歲。
納入標準:
①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和歐洲抗風濕病聯盟共同制定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準;
③無其他嚴重合并癥的患者,如伴有高血壓、嚴重骨關節炎、皮膚破損等。
排除標準:
①局部皮膚損傷等不適宜進行紅外線治療及艾灸治療的患者;
②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無法直接判斷療效者。3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6例。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非甾體抗炎藥及免疫抑制劑口服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艾灸聯合紅外線照射療法配合治療。紅外線照射治療操作方法:首先檢查紅外線照射治療儀性能良好,燈罩清潔,各部件連接牢固以及電源安全性,預熱,向患者及家屬告知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配合,協助患者擺放舒適體位,暴露照射部位(注意隱私的保護),置于相應的位置并照射30min,燈距一般為40~60cm,溫度以患者耐受、局部不致灼傷為宜,照射期間加強巡視。
艾灸操作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屬艾灸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配合。協助患者擺放舒適體位,將艾柱放入單孔艾灸盒內點燃,在相應的穴位(通過辨證選擇穴位,如足三里、關元、氣海、阿是穴等)上方10~30 mm處進行艾盒灸,一般每個穴位施灸約10 min,至皮膚溫潤發紅但不致灼傷或燒傷為宜。每日各1次,交替使用,間隔6h以上,7 d為1個療程。
1.2.2護理
1.2.2.1一般護理:
操作前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項并做好相關指導,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當前癥狀及發病的部位,觀察患者紅外線照射治療及艾灸處的皮膚情況,病室內的溫濕度,關閉門窗,講解紅外線照射治療及艾灸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包括紅外線治療儀和艾灸盒的使用方法,皮膚的適宜溫度,臥位的舒適度等,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一般情況下,艾灸的施灸順序為自上而下,先頭身后四肢,大血管處、孕婦腹部和腰骶部、皮膚感染、潰瘍、疤痕處及有出血傾向者不宜施灸??崭够虿秃?h不宜施灸。告知患者如局部出現小水泡,無需處理,自行吸收;水泡較大,告知護士及時處理。治療過程中如出現頭昏、眼花、惡心、顏面蒼白、心慌出汗等不適立即停止治療并通知醫生,配合處理。治療過程中要加強巡視,防止燙傷。
1.2.2.2生活起居護理:
保持病房溫暖干燥,避免寒冷刺激,每日通風。指導患者避免關節處長時間負重,避免不良姿勢,減少彎腰、爬高等動作。臥床時保持關節功能位,行關節屈伸運動,有條件者堅持熱水泡足。
1.2.2.3飲食指導:
根據不同的證型,指導不同的食療方,如風濕痹阻證宜食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食品,如鱔魚、薏苡仁、木瓜、櫻桃等,食療方:薏仁粥、蔥豉湯;寒濕痹阻證宜食溫經散寒、祛濕通絡的食品,如牛肉、山藥、棗、紅糖、紅小豆等,食療方:紅棗山藥粥、黃酒燒牛肉等;濕熱痹阻證宜食清熱祛濕的食品,如薏苡仁、紅豆、黃瓜、苦瓜、冬瓜、絲瓜、綠豆芽、綠豆等,食療方:絲瓜綠豆湯、冬瓜薏仁湯;痰瘀痹阻證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山楂、桃仁、陳皮、薏苡仁、綠豆等,食療方:薏苡仁桃仁湯、山芋薏仁粥等;氣血兩虛證宜食補益氣血的食品,如大棗、薏苡仁、赤小豆、山藥、阿膠、雞肉、牛肉、烏骨雞、黑芝麻、龍眼肉等,食療方:大棗山藥粥、烏雞湯;肝腎不足證宜食補益肝腎的食品,如甲魚、山藥、枸杞子、鴨肉、鵝肉、芝麻、黑豆等,食療方:山藥芝麻糊、枸杞鴨湯等??傮w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的食物;有貧血患者適當增加含鐵食物;禁煙酒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控制體質量,避免進食高能量、高脂肪飲食以免增加關節負荷。
1.2.2.4情志護理:
了解患者心態,及時給予心理指導,鼓勵患者表達自身感受并與他人多交流,尤其是鼓勵家屬多陪伴,給予情感支持。
1.3觀察指標
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療效標準為依據,顯效:臨床疼痛、腫脹全部消失,關節活動正常;有效:關節活動正常,疼痛、腫脹癥狀好轉;無效:臨床癥狀無好轉或加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等級資料用非參數檢驗,采用Mann-Whitiney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與討論
結果
觀察組臨床療效顯效4例,有效10例,無效2例。對照組顯效2例,有效8例,無效6例。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一般臨床表現以晨僵、關節腫脹、關節痛、關節畸形、關節功能障礙等關節表現為主,也有一些關節外并發癥,如疲倦、乏力、類風濕結節、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統疾病、骨質疏松、肺部疾病等。在中醫學范疇中類風濕關節炎又叫尪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尪痹(類風濕關節炎)中醫護理方案(試行)中指出尪痹常見的癥候有風濕痹阻證、寒濕痹阻證、濕熱痹阻證、痰瘀痹阻證、氣血兩虛證和肝腎不足證。一般中醫內治法是通過辨證論治以祛風散寒除濕法、清熱散寒除濕法、清熱解毒利濕法、益腎培本蠲痹法、補腎祛寒治尪法、益氣活血化瘀法及補肝腎逐瘀通絡法為主。西醫藥物治療一般遵循早期、聯合、規范、強化和個體化的治療原則,主要治療用藥為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糖皮質激素及其他植物藥等,也有配合非藥物治療如免疫凈化治療及外科治療等。近年來有研究證實使用西藥藥物治療能有效緩解類風濕關節炎癥狀,但同時藥物的不良反應也很明顯。本病病程長,在病程中后期患者會出現關節腫大變形,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治愈較為困難,西藥治療需要長期服藥,對自身各臟器損傷大,毒副作用較大,故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艾灸聯合紅外線照射療法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的作用,能夠有效的刺激相應的穴位和疼痛部位來達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艾灸聯合紅外線照射療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方法簡單,易于操作,見效較快,無不良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由此可見,艾灸聯合紅外線照射療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方法行之有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CHALLAL S,MINICHIELLO E,BOISSIER M C,etal.Cachexia and adiposit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Relevance for disease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s[J].Joint Bone Spine,2016,83(2):127-133.
[2]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第五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3]趙長海,姑再努爾·莫明,王軍臣.尪痹治法介紹[J]世界中醫藥,2012,7(1):68.
[4]張傳英,蔡榮林,唐照亮.艾灸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大鼠炎癥因子和滑膜細胞凋亡的影響[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7(3):190-194.
[5]中華醫學風濕病協會.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4(4):265-270.
[6]葛冉,孫志嶺,紀偉.擇時艾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26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4,46(4):66-67.
[7]FORSYTH C,KOUVARI M,D'CUNHA N M,et al.The effects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a systematic review ofhuman prospective studies[J].Rheumatol Int,2018,38(5):737-747.
[8]陳紅,梁燕,王英.風濕免疫科護理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9]池里群,于景嫻,高文遠.常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不良反應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l5,15(11):1559-1560.
[10]SINGH J A,SAAG K G,BRIDGES SL JR,et a1.2015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Rheumatol,2016,68(1):1-26.
語路康達明星產品推薦
紅外光灸療治療機
適用于中醫人體穴位熱灸和紅外光治療。
紅外光灸療治療機具有方便、持續、價廉、綜合、有效等優勢,且無需耗用大型醫療設備,投入少、成本低,適用于基層、社區的小型化、專業化的中醫康復設備和康復適宜技術。目前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在中醫綜合治療區建立中醫館、國醫堂,紅外光灸療機擴大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康復服務范圍,讓老百姓既能用得上、用得好,又能用得起。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或改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