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14
瀏覽次數:102
[摘要] 目的 觀察艾灸聯合紅外線對肩關節炎患者的實施效果。方法 以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90 例肩關節炎患者為實驗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45例,實施艾灸聯合紅外線。對照組45例,實施常規西藥zhi療,比較兩組有效率、肩部關節功能、生活質量、負性情緒、心理狀態。結果 試驗組臨床有效率93.40%高于對照組75.60%(P<0.05)。zhi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關節活動度(ROM)評分、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分較高,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較低(P<0.05)。結論艾灸聯合紅外線照射可有效緩解肩關節炎患者疼痛,增加肩關節活動度,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負面情緒方面有積極作用,臨床價值高。
[關鍵詞] 艾灸;紅外線照射;肩關節炎;關節疼痛
[中圖分類號] R68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1)21-0034-04
肩關節炎,又稱粘連性肩關節囊炎,類屬肩關節滑膜組織感ran炎癥, 臨床常表現為關節部位腫脹、疼痛、活動障礙等,對機體心血管功能、免疫系統有負面影響,多發于中老年人。若不及時zhi療,易誘發血管翳、關節結構變形等惡xing病變,給患者心理、生理造成極大負擔[1-2]。資料顯示,該病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猜測與老年性退行xing病變、肩部慢性外傷、肩部軟組織退行xing病變有關[3]。中醫認為,肩關節炎多數由“風”所致,風指病邪,有挾持寒、濕、熱等其他病邪侵犯人體的特征,風寒入經絡,血脈凝滯,不通則痛,因此肩關節炎常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等癥候。西醫zhi療此類疾病常采用類ji素或ji素類kang炎鎮痛藥,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大。資料顯示,艾灸是傳統中醫外zhi療法之一,操作簡單、安全且療效確切,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疾病[4-5]。筆者查閱大量文獻,本研究以90例肩關節炎患者為試驗對象,觀察艾灸聯合紅外線照射的臨床實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選取2019年4月至2020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肩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5例。試驗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25~48歲,平均(37.21±10.34)歲;病程 2.0~5.0 年,平均(3.04± 1.00)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24~49歲,平均(37.30±10.42)歲;病程 2.1~5.2 年,平均(3.10± 1.04)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年齡25~50歲且意識清晰;②參考《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6], 臨床確診為肩關節炎;③shou次參與研究且1個月內無kang炎、ji素、針灸等zhi療史;④患者及家屬知情且自愿簽署我院研究協議書。
排除標準:①伴有心、肝、腎等功能qi官嚴重損傷者;②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人群;③伴有糖尿病、高xue壓等慢性疾病者;④院內資料不齊全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zhi療,包括給予非甾體kang炎藥、鎮痛zhen靜藥、增qiang免yi力藥等常規藥物,告知患者服用藥物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給予相關指導;醫護人員隨時關注患者心理狀態,鼓勵患者多與他人交流,若患者出現明顯抵抗行為、焦躁心理,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相關措施處理。
試驗組沿用對照組基礎,給予艾灸、紅外線照射。艾灸:(灸前準備。艾灸前由主治醫生、護士長綜合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制定艾灸頻次及時間。并告知患者及家屬艾灸目的及注意事項,獲取其配合。第一階段?;颊呷∽?,將艾灸條點燃后置于單孔灸盒中(艾灸條點燃部位與皮膚距離≥10 cm),于患者疼痛部位進行艾灸,時間10min左右,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宜,1 次/1 d。此階段灸至:采用指壓法測試患者疼痛部位敏感度,若無明顯疼痛,可進入下一階段。第二階段。當患者疼痛部位明顯緩解后,取阿是穴、肩髎穴、肩髃穴、天宗穴、肩貞穴、臂臑穴,按上述艾灸方法操作,叮囑患者艾灸后8h內不可洗澡。7d為一個療程,每療程間隔1d,共灸23 d。紅外線照射:將紅外線zhi療儀zhi療目的、操作方法、zhi療時軀體反應、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獲取配合。zhi療前,檢查患者照射部位有無創傷口、膏藥或敷料,確認無誤后可進行照射zhi療。同時檢查儀器性能、燈罩潔凈度、電源安全是否完整,均確認無誤后進行后續操作。告知患者若zhi療期間感覺溫度過高、頭暈、心慌等反應時,及時告知醫護人員。兩組均持續zhi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臨床效果[7]。參考相關文獻制定相關標準,有效:肩部疼痛癥狀消失,ROM>30分。顯效:肩部疼痛癥狀消失,有反復現象,ROM:20~30分。無效:肩部疼痛癥狀無明顯改善,ROM<20分。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總例數×100%。
②比較兩組肩部關節功能[8]。以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評分法評價,包括肩關節前屈、后伸、外旋、內收等功能,滿分40分,得分越高提示肩部關節功能越好。
③比較兩組疼痛程度[9]。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滿分10分。分值區間及含義:≤2分,舒適。2分<分值≤4分,輕度不舒適。4分<分值≤6分,中度不舒適。6分<分值≤8分,重度不舒適。8分<分值,極度不舒適。
④比較兩組負性情緒[10]。以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評價, 量表滿分均為 100分。分值區間及含義:SAS:得分<50分,正常。50分≤得分<70分, 輕中度焦慮;得分≥70分, 重度焦慮。SDS:得分<53 分,正常;53 分≤得分<72分,輕中度抑郁;得分≥72分,重度抑郁。
⑤比較兩組生活質量[11]。采用健康調查簡表(A brief list of health surveys-36,SF-36)進行調查,包括生理職能(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RP)、軀體疼痛(Body pain,BP)、總體健康(Overall health,CH)、活力(Dynamic,VT)、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職能(Emotional function,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每個項目均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
本研究患者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平均年齡及平均病程、ROM評分、VAS評分、負性情緒、SF-36 評分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性別比、臨床效果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點重復測量進行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臨床有效率93.40%高于對照組75.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肩部關節功能的比較
zhi療前兩組的RO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zhi療后試驗組的ROM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較
zhi療前兩組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zhi療后1d、7d,試驗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比較
zhi療前,兩組的SAS、SD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zhi療后試驗組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zhi療后試驗組的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肩關節炎類屬慢性無菌性炎癥,以肩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為主要特征,若不及時干預,易誘發肌肉粘連、關節腫脹等嚴重肩功能障礙,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國內外學者均有研究,認為機體組織中多種細胞因子、抗原抗體變化均有可能影響肩部功能,破壞軟骨組織,*終引起肩部疼痛、腫脹[12-13]。目前臨床zhi療主要以鎮痛、松解粘連為原則,促進局部關節血液循環,使肩功能正常運行,但由于個體差異較大,療效不一,如何鞏固zhi療效果是臨床研究的中心問題[14-15]。
傳統中醫認為,肩關節炎發作主要由于風寒濕邪侵襲肩部經脈,致使肩部經脈氣機阻滯,進而引發局部氣血不通,zhi療應疏通經脈、通利氣血。艾灸類屬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通過熏烤人體穴位,使機體局部皮膚充血,促使mao細xue管擴張,增強局部血液循環、淋巴循環,且可緩解消除平滑肌痙攣,增強皮膚組織代謝,進而促進炎癥、肌肉粘連、腫脹等病理產物消散,以達到保健治病的目的[16]。此外,有學者認為,艾灸可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擴散,可有效降低機體神經系統興奮性,進而發揮zhen靜、鎮痛的作用;同時局部溫熱刺激還可促進藥物的吸收[17]。紅外線照射zhi療儀主要功效在于可通過特定的電磁波對機體產生溫熱效應,紅外線照射可透過衣物作用于機體疼痛部位,使肌肉、皮膚組織產生熱效應,改善機體微循環,加速機體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能力。機體組織溫度升高后,mao細xue管擴張,細胞活力增強,對組織損傷、紅zhong等有良好修復作用,從而緩解機體局部疼痛。此外,通過促進機體物質代謝功能,可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綜合發揮zhi療疾病作用[18]。
本研究將艾灸結合紅外線照射應用于肩關節炎患者,結果顯示,zhi療后試驗組臨床有效率93.40%明顯高于對照組75.60%,ROM評分高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中醫聯合方案臨床zhi療肩關節炎效果較好,可有效緩解肩部疼痛,實際應用價值高,猜測與肩部特定穴位艾灸有關。艾灸中第一階段針對緩解患者肩部局部疼痛,第二階段艾灸特定穴位,可有效促進患者機體血液循環,進而鞏固zhi療效果。阿是穴在經絡系統中有溝通上下內外,將氣血營養輸布全身的作用,通過灸此穴位,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環。肩髎穴位于肩關節后方,類屬手少陽三焦經,與鎖骨上外側神經、腋神經、肩胛下神經息息相關,灸此穴有qu風濕、通經絡的作用。肩髃穴為肩端之骨,位于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灸此穴位有疏經利節、qu風通絡、理qi化痰的作用?,F代病理學證實,灸肩髃穴可改善機體動脈血管彈性,增加肢體血液循環,降低血管周圍阻力,進而增加血管流量,對類風濕關節炎、肩關節炎、食道ai手術有良好的鎮痛作用。此外,天宗穴有sheng發陽氣、止痛zhen靜之功效;肩貞穴有清頭聰耳、通經活絡之功效;臂臑穴有理qi消痰、清熱明目之功效[19]。資料顯示,肩關節炎患者因長期服用藥物,對機體損傷較大;加之醫院特殊環境,患者心理、生理易產生較大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0]。本研究發現,zhi療后組間比較,試驗組SAS、SDS評分較低,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與唐希文等[21]研究結果具有同質性,提示聯合方案通過改善肩關節炎臨床癥狀,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艾灸聯合紅外線照射法可有效緩解患者肩關節炎患者肩部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同時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升生活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雷弟. 肩關節鏡松解術配合運動手法zhi療凍結肩的 可行性及安全性[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2):195 198.
[2] Devin R Mangold,Eric R Wagner,Robert H Cofield,et al. 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disease-modifying drugs[J].Int Orthop,2019,43(11):2593-2600.
[3] 張盛,楊榮萍.類風濕性關節性患者肩關節病變的相關 危險因素探討[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8,24(6):791 794.
[4] 楊帆. 蒼龜探穴針法對肩關節炎患者肩功能及生活質 量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9,25(5):733-737.
[5] Yves Gramlich ,Alexander Klug ,Gerhard Walter ,etal. Septic Arthritis of Native Shoulder and Knee Joint: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in Bacterial Spectrum,Treat ment,and Outcome[J].Surg Infect (Larchmt),2020,21(4):391-397.
[6] 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62.
[7] 唐治,周晟,王聞奇,等.類風濕肩關節滑囊米粒體一例[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18,52(2):150-151.
[8] 張麗華,郭龍軍,米立新,等.肩峰下撞擊綜合征MRI 評分與肩關節功能的關系[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9, 27(3):206-210.
[9] 王潔,房麗華,劉曉萍,等.老年類風濕關節炎及其合并 骨關節炎臨床特點比較分析[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9, 23(9):593-598.
[10] 陳光耀,羅靜,鄭思思,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采用體格 檢查與超聲評估的28例關節疾病活動評分比較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8,569(14):96-98,103.
[11] 陳香,侯君懿.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臨床表現與血清 學結果及干預分析[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9,102(1):78-80.
[12] 鄧雪蓉,孫曉瑩,張卓莉.類風濕關節炎及風濕性多肌 痛患者肩關節病變的超聲表現[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18,22(10):672-674.
[13] Prakhar Vijayvargiya,Zerelda Esquer Garrigos,Kyle Rodino,et al.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 septic arthritis and osteomyelitis of shoulder: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Anaerobe,2020,62(102):105.
[14] 陸文婷,羅小超,尚婭男,等.艾灸對類風濕關節炎模型 動物血清細胞因子干預作用的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J]. 針刺研究,2020,45(9):67-77.
[15] Kalliopi Vrotsou,Mónica vila,Mónica Machón,et al.Con stant-Murley Score:systematic review and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in different shoulder pathologies[J].Qual Life Res,2018,27(9):2217-2226.
[16] 孫達志,王旭紅.艾灸聯合桃紅飲加味zhi療瘀血阻絡型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 2018,34(2):20-24. [17] Felipe Martinelli Lourenzi,Anamaria Jones,et al.Effec tiveness of an overall progressive resistance strength pro gram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al capacity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 Rehabil,2017,31(11):1482-1491.
[18] Mark Tauber,Frank Martetschl覿ger.Shoulder Osteoarthri tis-pathogenesis,classification,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J]. Orthopade,2019,48(9):795-808.
[19] 程蕾群,許三雄,陳翔峰.針刺加紅外線照射聯合骨痛 膏zhi療高齡患者腰腿痛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 2020,39(9):931-935. [20] 朱艷,俞紅五,潘喻珍,等.艾灸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臨 床療效及對外周血NLR、PLR和RDW的影響[J].遼寧 中醫雜志,2019,46(2):385-387.
[21] 唐希文,楊莉,侯昱.溫和艾灸zhi療寒濕痹阻型類風濕 關節炎的療效及對免疫學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19, 14(2):240-244.
(收稿日期:2021-03-19)
*免責聲明:本文中部分內容系網絡轉載或改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
紅外光灸療zhi療機
產品介紹
紅外光灸療zhi療機,集經典艾灸功能、紅光和熱療于一體,是中醫藥理論與現代理療技術方法融合,采用微電腦控制,利用紅外線的熱效應和艾灸作用于huan處,使組織溫度升高,mao細xue管擴張,血流加快,增加細胞的新陳代謝,促進細胞合成,增加細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腫脹,促進炎癥消散,達到鎮痛的作用。
產品介紹
①具有艾灸、紅光及熱療、砭石療fa功能于一體。
②zhi療頭具有上下升降可調,左右擺動循灸功能。
③智能加熱控溫、智能循灸、智能控煙排風。
④采用液晶觸摸屏控制,一鍵操作系統。
⑤選用數顆泗濱砭石床面,融合人體工程學經絡穴位學人性設計。
適用科室
針灸科、康復科、理療科、治未病科、婦科、骨科、中醫科、社區中醫館、
養者機構等,理療灸型純艾柱理療灸型純艾餅居家艾灸貼